难忘铜仁社饭香

发布时间:2012-07-25 00:00:00.0 | 作者:欧骁 | 阅读次数:933次

不知不觉间,又过了惊蛰了。过了惊蛰,就快要到春社了。
     “社”就是土地神,也就是社稷之神。《左传·昭二十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农耕时代的人们对土地是十分崇拜的,每年都要举行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这就是“社日”了。本来,一年有两个社日,一个春社,一个秋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就叫秋社。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的喜讯,答谢社神。古时的社日,要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祭祀后,要撒肉四周以饷乌鸦。《荆楚岁时记》对此有详细的记录:“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现在我们常说的结社,大概就源于此吧。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秋社逐渐消隐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没有丰收的喜讯来答谢社神,这个节日才被人们淡忘了?但春社还依然是民间一个隆重的节日——  希望总还是存在的,祈求希望能够实现,自然是每个人的心中所愿了。因此现在我们说的社日一般仅指春社。春社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社庙,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如唐代张籍《吴楚歌词》所说的:“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宋代的梅尧臣在《春社》一诗中,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社日风俗画:“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     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杜甫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中也记述有关春社的事:“步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在铜仁的乡下,春社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在铜仁漾头瓦屋一带,有些节日是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比如立夏、惊蛰也是当地的节日,立夏要吃鸡蛋、竹笋,惊蛰要用石灰在房子周围画箭和线,惊蛰要用糍粑“封雀儿嘴”。而元宵、重阳甚至中秋,这些全国性的节日反倒过得比较冷淡。过年、端午和清明当然是很隆重的,但那也是全国性的,没有多少特色可言。只有过社,是一个颇具乡土风味的节日。可惜,随着岁月长河的流逝,人心已经不古了,我们今天已很难看到“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村村社鼓隔溪闻,赛祀归来客半醺。”(元方太古《社日出游》)的景象了,没有一起饮社酒吃社肉了,也没有了社面、社糕、社粥,当然也不会结伙出游了。剩下的还有什么呢?还有社饭,让人回味无穷的社     饭。
      社饭,是铜仁的乡下过社日必不可少的主食,也是别有风味的美食。记得小时候,每到快过社时,就早早的盼望着那香喷喷的社饭了。
      过社的前几天,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山上的荒地里去挖野葱。用小秧锄把野葱连根挖出来,拿到清亮的溪水里洗干净,把葱头都洗得白生生的。再到路边、溪旁、田坎上去掐来新长的鲜嫩的苦蒿,洗净切碎,揉去苦水,放进铁锅内炒熟备用。做社饭是不能少了野葱和苦嵩的。到了社日或社日的前一天,便将粳米淘洗入锅,煮开后加入糯米,再加入切碎的苦嵩、野葱、腊肉,再加入猪油、食盐、大蒜,有的还加点花生、青菜,一同拌匀闷熟,一锅香味扑鼻的社饭就做成了。那香味,至今想起都还让人吞口水。
    社饭不但味美,色香俱佳,而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能健胃、益气、消暑、解毒呢。糯米,具有暖脾胃、补中益气、缩小便的功能,主治胃寒痛、消渴、夜多小便、小便频数、脾胃气虚、泄泻、妊娠腰腹坠胀、体弱乏力等,粳米亦有健脾养胄、止渴除烦、固肠止泻之功。苦蒿即     青蒿,又名香蒿,多年生草本,性寒味苦,有清暑除热、截疟杀虫、利湿凉血、消炎解毒之功,主治吐血、咯血、血崩、黄疸、毒蛇咬伤,又治夏令感冒、中暑、结核病潮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疟疾,外用治皮肤搔痒、荨麻疹。野葱又名苦蒜、山蒜,性温味辛,有温中健胃、理气散结、杀虫利湿之功,还能消肿止痛、祛风发表、解毒杀菌,主治胃气疼痛、胸腹满闷、痢疾,外用可治滴虫性阴道炎。你看,将它们混为一体,对身体是岂非大有好处么。吃社饭时如果再佐以凉拌的具有消炎解毒、利尿通淋之功的贵州特色野菜折耳根(鱼腥草),那就更让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了。不过,我喜欢社饭,不仅仅是因为饱了口福,更钟情的是那做社饭的过程。过社的时候正是春日融融的时节,到野外挖野葱、摘苦嵩,既欣赏了无限风光,又能开阔视野,活动筋骨,身心都得到了享受,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现在,人们吃社饭已不仅限于春天了,因为有了冰箱,可以把野葱、苦嵩筹存起来,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于是社饭就成了铜仁的一道独特的风味食品,在小十字的菜市场里,就有好几处卖社饭的地方,靠着社饭赚银子,到铜仁的游客,都争相前往品尝。不过,我还是喜欢自家做的社饭,总认为自己家里做的才是真正的社饭,才有那道味儿,那股馨香。
    也许,恋着的就是那份情趣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