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锦江谷岸遗址群”荣赝全国“三普”百大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2-06-04 00:00:00.0 | 作者:碧江区图书馆 | 阅读次数:1059次

碧江区锦江谷岸遗址群”荣赝全国“三普”百大新发现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评选活动结束,铜仁碧江文物区的锦江谷岸遗址群入选。锦江谷岸遗址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流域,锦江是沅江一级支流辰水的上源,为碧江区境内最大的河流。锦江,沅江一级支流辰水的上源,为碧江区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武陵山脉梵净山南麓江口县太子石。流经江口县的德旺、闵孝,在江口县城左纳太平河后称大江;经坝盘,在境内西部长坪入铜仁境,向东蜿延流过坝黄、木弄、河西、城区左纳小江,右纳谢桥河后称锦江;到马岩后,经漾头镇下施滩,出境入湘,贯穿东西全境。铜仁市境内河段长68.5千米,为河流全长的22%。这次考察还包括锦江的支流小江铜仁至和平段,全程共计90千米。

2009610810,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铜仁市文物局组成“锦江流域‘三普’考古工作组” 。重点对锦江流域铜仁段进行考古普查工作。普查主要发现落鹅遗址、岩董遗址、坳田董遗址、黄腊关遗址、落箭坪遗址、坳上坪遗址、新屋遗址等17处遗址(包括器物采集点3处),均分布在锦江干流的一级阶地上,遗址面积从数百至数万平方米不等。其中以黄腊关、新屋、茅溪、宋家坝、方田坝、龙井等遗址最丰富,保存亦佳。主体应在商周时期个别遗址早可至新石器时代晚可至汉代。

调查共采集石制品、陶片数百件,征集铜钲1件。石制品分打制、磨制两大类,用河边砾石直接加工而成。打制石器有砍砸器、石片等;磨制石器有斧、锛、凿等。陶器泥质,夹沙二种;有红褐、黄褐、黑皮、灰色等;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纹、弦纹、附加堆纹、划纹等。可识别的器形有高领罐、凹底罐、梭形网坠,豆等。

通过调查获得了一批锦江流域先秦时期重要的考古资料,为厘清该地区从新时期时代——商周时期——汉代的文化脉络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填补了黔东地区及辰水上游历史考古学的空白,并将黔东地区的考古文化与湘西地区的文化联系起来。

山水秀丽的锦江流域历来都是文化繁荣之地,在名山(梵净山)秀水(锦江)的哺育下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通过这次普查工作,更是将铜仁市(碧江区)有史可考的历史提前至了距今二三千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表明在这一时期锦江流域已是一片人烟稠密,文化繁荣的景象。大大丰富了锦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内涵。可以预见的是依托着梵净山和锦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的铜仁地区,其璀璨的古代文明远不止此,需要我们去继续探寻,发现。

                       

 
















上一篇:新营垴屯

下一篇:暂未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