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府志卷之二

发布时间:2015-05-21 00:00:00.0 | 作者:碧江区图书馆 | 阅读次数:1345次

铜仁府志卷之二

 

地  理

  

    图说  建置  山川  疆域  形胜  关梁  邮传  风俗  苗蛮  古迹  冢墓

 

图  说

周礼: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地域广轮之数。图学之于地理自古为要矣。近世之作,颇失古意,涂饰名胜,探索幽退,真似以其书为丹青。观者顾不悖欤!

国朝胡氏禹贡锥指顾氏方与纪要,其为图计里开方,深契占法。铜仁地界黔楚之交,其疆域广三百余里,袤五百余里,非测定北极高低度数以准广袤,必不能毫无差忒。兹第就道里远近合计开方,虽非密算精核,然视彼描摹大概,徒存形似者,犹为清晰云。志图说。

(见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图九)

铜仁居省治之东北隅。西南与思南、石阡接壤。北则蜀。东则楚。松桃一营绾楚蜀之枢,俗名为三不管地,实红苗盘踞之区也。其郡治则依翀(chōng)凤以为城,襟大江以为池,天乙之山峙其左,铜岩之水绕其右,舟楫西来,溯沅水、历麻阳,经郡治以达江口,商旅辐辏,亦西南之要地也。隶郡者仅附郭铜仁一县。通志。

按:通志修于乾隆初年。其时松桃尚隶铜仁,故界限与今不同。兹仿出附载,令后之谈掌故者有所考云。

山  川

    铜仁跬步皆山,无数里平坦地,偶有坦平,率皆缘溪萦转,山所在即川所在,名无可名,亦书不胜书也。兹取旧志所列,并其阙略胪陈之。其峙者,可以知险隘,其流者可以备灌输。睹林箐之密深,则思奸究之藏何以靖。观涧堰之修筑,则思阡陌之利何以兴。求治者固不必侈谈名胜,遽诩为山川生色也。志山川。

东山通志:在城内突兀奇峭,俯瞰大江,绝壁镌“云彩江声”四大字。明嘉靖中,知府李资坤建大观楼于山顶,久毁。顺治十八年,知府梁懋宸建双凤阁。旧志:在府治东嶙峋峭拔,为郡巨镇,山麓有藏书室、洗墨池诸胜,为饶氏读书处,由饶家巷进十数武即得之。按:东山在城东南,上有文昌阁,不知建自何时,乾隆六十年毁于火。大学士贝子福康安重建。颜曰:东山寺有碑存寺中,山麓为飞山神祠,由祠右践石梯百十余级,级尽,得隙地约半亩许,寺门在焉。由门入,为殿二,后有别院,为殿三,右有楼,即大观楼故址也。同治初,知府陈枚重修之。有李元度诗,刻石嵌壁间。后山石梯亦百余级,循梯而下,窄径纡折,石栏护之。山半有灵官祠,“云彩江声”四字,相传在临江石壁上,为郡人何采书,见胡长新诗注。考旧志,何采有二。一为嘉庆十八年拔贡,距今不远,不闻有是。一为万历初岁贡,官知县,当系此人所画。然好古者遍访岩阿,苔痕斑驳,遗迹莫寻,岂前人故作离奇语耶?抑岁久剥落,其漫漶固不可识耶?同治间,署知府袁开第始补书之,并有款识。

天乙山:通志:在城东一里,有石屹立山顶,每色赤,即有火灾。明嘉靖中,知府魏文相凿池山麓以压之。旧志:参议蔡潮题曰“天乙”。按天乙山,俗名红岩坡,一名火星岩。有峰二:一曰天乙,一曰太乙。旧志以天乙为太乙之误。有辩列艺文中。

纱帽岩:在城东一里。

石笏山:在城东五里,高拱云端,宛若执笏。通志

天台山:在城东二十里,为楚蜀通衢山。高数百仞,一峰直插江湄。上建文昌阁。登之,则远近数十村落悉可指数,不止齐州九点烟也。是地为全郡水口,关键有庵,名莲华,肇自前明。知府卞三公题曰“莲石仙官”。

茶园山:在城东二十里,一名察院山,为前明广西按察司副使徐以暹别业。

六龙山:在城东南二十里,由老山口分脉,至思州府属之漾头司止,纡回环绕,周围百五六十里。旧为红苗巢穴。明万历间,都督邓钟讨平之,俘馘(guó)始尽,至是郡无苗患。

望城坡:在城东南五里。陟其巅,郡城皆归一览。

天马山:在城南五里。云衔霞辔(pèi),有蹀(dié)(xiè)行空之状。通志

晒袍山:在城南一里。通志。按:旧志云六里,通志误。

玉屏山:通志:在城南三十里,按:是山为黉(hóng)宫远案,玉屏积雪。工画者每写为图。

双贵峰:在城南十里,以两峰并峙得名。通志

狮子山:在城南七里,山形磐踞,势若兽伏。旧志

鸡冠岩:在城南十里,以形似名,知府刘雁题有碑。

凤翔山:在城南十五里,最上为红岩山,有洞曰红岩洞,产石子圆如刺梨。从山半斜径绕入山后,名二良岩,建有刹宇佛座,下有泉、味甘冽。乾隆间,苗乱,居民避难于此。咸丰五年。教匪之变,杨纯昌建石门为砦,远近来依者甚众。

营磐凸:在凤翔山右。相传邓都督征苗结营于此,故垒遗迹犹存。

中华山:在城南四十里,壁立万仞,为一方之镇。建有寺观数所,创自前明。

鳌  山:

小铜岩:在城南江中,形方而长,俗名印浮水面。

大万山:在城南八十里,旧产朱砂。[旧志]

新坑山:在大万山司北五里,岩谷深邃,可以避兵。[通志]

铜岩:通志:在城西南隅,当两水合流处,壁立千仞。明正德十一年,参议蔡潮建跨鳌亭于上,毁于兵。康熙八年,知县赵景福重建。相传元时有渔人没江底,得铜人三,挽而出之,郡之得名以此。旧志:岩下有洲隐水中,每乡试,洲出水面,郡人必有获售者,俗名挂榜洲。

梵净山:[通志]:在城西南,一名月镜山。翠峰耸峙,分为九支。中涌一峰,周围数丈,突兀陡绝,其高千仞,中如斧划,相距五六尺许,名曰金刀峡。峡有飞桥相接,左右皆立梵宇,广阔可容数十人。寺侧有石,曰“说法台”。陟者攀緪(gēng)上下,如蹈空行。寺在极顶,风峭不可瓦,冶以铁。千里风烟,一览而尽。有拜佛台、香炉岩、棉絮岩、炼丹台、藏经岩。有井曰“定心水”。山后有池,曰“九龙池”。又相传有辟支佛遗迹。山下有九十九溪,环绕纡折。不独为黔中之胜,概亦宇内壮观也。松桃志:溪谷幽阻,支脉四布。好游者循麓而登,数日莫穷其际。若欲群峰遍陟,弥月未易周也。计五岳而外,当奄有武夷匡庐之胜。前明万历四十六年,户部郎中李芝彦撰有重修金顶碑文刻石。夫曰重修,则梵宇之来久矣。顾文内亦未载明创始年代。道光十二年,重建山腰寺宇,改原名“通明殿”曰“报恩寺”。去此二十里有接引殿。道光八年重建,易名“天恩寺”。峰顶积雪,经春始消。游人盛夏登临,亦挟重纩。未秋而金风飒至,凄寒中人,游者绝迹矣。按梵净山在府治西南二百里。其地分属铜仁、思南、石阡、松桃、印江诸府县。山右即凤凰山,两峰对峙,山顶劈分,曰“金刀峡”。有释迦、弥勒两佛龛山麓。有太子石,产菩提树,叶面俱现观音像。又有观音岩、棉絮岭、茴香坪,林木最茂,马尾松、龙头竹尤多。有九皇洞。相传前明李国舅隐居修炼,白日飞升。下有三角庄,上有炼丹台,左有万卷岩,右有一天门。凤凰山麓有双羊坳,多箭竹药材。采之者常遇黑虎盲蛇之类,祷之辄他徒。黑虎形如牛,黑质白章。盲蛇似鳝,身长无目。两物俱不伤人。山顶有晒经石、说法台。产松花彩红水晶诸石,可作玩器。所产药材,惟紫油厚朴、朱砂莲最佳。其开山原由,相传为前明国舅李颖与僧妙元建刹,请有敕赐碑

文,今尚存。黔南识略谓:山形上大下小,若釜甑然,俗名饭甑山,当亦缘此。且“饭甑”与“梵净”音近,相沿讹称,亦非无自。

正人峰:在城西三里,原名岑障,俗名牛角洞,又曰文笔洞。明提学道沈思充题曰“正人峰。万历间都督邓钟建刹。供大士像。颜曰“青莲界”。有钟与佥事刘观光倡和诗,刻石壁。

席帽山:在城西二里。又一里曰三台山。其相接者曰半月山。皆以形似名。旧志

百丈山:旧志:在城西十余里。孤峰特立,高耸云霄。广与记谓在郡治西南。峰峦苍润,林木秀蔚。按通志百丈作百尺,十余里作一百里,皆误。

诸葛出:在城西十里。形势突兀。俯瞰诸山有如邶垤。上有武侯屯营故址。通志

双凤山:在城西三十里。山麓冈峦起伏,劈支甚众。其巅峭拔入云,高极天表,上有兰若。每岁六月,远近来朝进香甚众。

石人岩:在城西十五里之八贯溪。有石人二,若男女形。男则须眉宛然。女则怀抱一子,背负一子。俗呼石爷、石娘。武生金宁疆诗云:石人非佛亦非仙,呼作爷娘几许年;自是乾坤同不老,儿孙瓜瓞(dié)庆绵绵。旧志

营寨凸:在城西六里。

曲水岩:在城西二里。俗名钟鼎洞,陈行人园址也。水自西坡半岭下,经民田行四五里,流入石穴。由石穴中潴为此泉,曲折而出。因名为曲水岩。王原诗序

黄伞坡:在城西五里。形如伞盖,故名。

紫云山:在城西五里。旧志

观音山:在城西三十里。有观音庵,故名。

岑徕坡:在城西二十里。石皆黑色,郡人徐暗名曰“黑石岭”。西樵文集

鹭鸶岩:在城西五里。石壁有形如鹭鸶,故名。


上一篇:暂未数据

下一篇:铜仁市志(二)城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