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就是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是指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和光盘等方式传送到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信息服务,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与缘起
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文化部于2001年6――7月组织了由部党组成员参加的全国农村文化、社区文化调研工作。在调研中他们感到基层文化建设总体上仍是个薄弱环节,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有的地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通过调研,他们深感文化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在调研中,“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做法给了文化部领导很大启发: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化系统拥有的图书、影视、戏曲、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依托现有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宽带数据传输网络传送到基层文化单位,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单调的问题,而且使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为文化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孙家正部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肯定,明确指出:网络很有发展空间,文化部门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传播先进的文化。
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文化部社图司将正在策划的“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网计划”与福建的经验结合起来,提出了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得到了财政部的大力支持,2001年先拨款500万元启动资金,用于文化共享工程试验系统的开发。2002年又确定了文化共享工程试点阶段的专项资金2000万元,2003年2000万,2004年达5000万,目前中央财政共投入文化共享工程资金达9500万元。
(二)文化共享工程的筹备工作
2001年10月,文化部开展了对部直属事业单位的文化资源调查工作。之后,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按要求提交了本单位部分文化艺术资源,交由国家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
国家图书馆用了一个月时间,在原先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研制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验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资源内容组织和整合、技术平台的利用等进行了全面试验。
同时,国家图书馆在过去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将中直单位提供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数字资源总量达880GB(合1760张光盘)。接着开展了与福建分中心、天津分中心、北京大运村社区等的联网运行试验工作,主要是用互联网进行了数据传输,并向文化部领导进行了演示汇报,经多次修改,制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
2002年1月,文化部财政部专门召开部分省(市)文化厅、财政厅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再次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
可以说,文化共享工程是文化部和财政部针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总结文化建设的新经验而提出的文化创新工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保障广大基层群众享有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
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意义
(一)文化共享工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型文化建设项目,文化共享工程实际上是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基地的建设,它将迅速扭转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
据有关方面统计,网上资源中文信息仅占千分之几,英文90%以上。为了使中文信息在互联网上形成整体优势,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促使其发展和创新。文化共享工程是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根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文化创新工程;是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的宏大工程;是先进生产力的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战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
(二)文化工享工程将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
据统计,截止2000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675个(03年2709个,比2000年增加34个),人均拥有图书0.3册;2002年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仅为0.1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两册的标准。到馆读者18854万人次,占全国总人口的15%;有756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一分购书费,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8.3%。全国文化部门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900个,03年1912个,2000年演出场次6.4万场,观众3738万人次,直接到剧场看演出的人次仅占全国人口的3%。全国共有博物馆1384个(03年1515个),2000年举办陈列展览17752个,共8540万人次参观,仅占全国人口的6%,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文化共享工程采用数字制作技术,将一些优秀的图书、剧目、文物珍品进行数字加工,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但是要接受资源,提供利用必须要有计算机设备,投入也是非常大的。
(三)文化共享工程是抵制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占领基层文化阵地的有力措施
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在互联网上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创新,以此抵御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非常贫乏。文化共享工程将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所以说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关于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实施方案
(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内容
1、传输形式。
共享工程主要是利用现有的通信技术和网络环境。传输形式有三种:卫星、互联网和光盘。卫星是通过指定频道上星传输给基层中心,基层中心要配置卫星接受设备,目前分为一、二、三级卫星接受站,我省图书馆就是建设的一级卫星站;互联网是指中国宽带骨干通信网络;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用光盘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2、资源建设框架
首先要完成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等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为查文献、文本、戏曲、电影、编制一个目录,提供资源线索,供查检使用。
二是完成“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完成100万册(件)文献、1000台优秀剧目、1000部优秀音乐作品、1000部优秀美术作品、1000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并无偿提供网上服务。
三是建设整合贴近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如科普知识、法律常识、农业科技、卫生保健以及百科知识等资源库。
四是各地建设数字资源送国家中心,由国家中心向全国发布,但所送资源必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3、服务工作框架。
即四级中心:国家中心、省(区、市)分中心、市(地)县分中心、社区乡镇基层中心、村文化室建立基层服务网点。其中国家中心、省分中心是双向的,可以建设、接受、发送资源并提供服务;基层中心主要是接受资源向公众提供服务。
(二)文化共享工程的特点
1、文化共享工程是寻求文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被公众所共享,其服务对象是尽可能广泛的公众群体,特别是城区乡镇等基层群众。因此,文化共享工程是坚持以公益性为主,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2、文化共享工程和一般网站有所不同:首先是性质,网站是企业性质,共享工程是公益性质,免费为公众提供服务;其二是技术,文化共享工程用的软件平台是XML平台,支持多媒体无缝连接,视频、音频、图文信息可以实现无缝跨库连接,支持分布式数据库无缝跨库连接,技术上比网站要高;其三是传输方式,网站一般利用计算机网络来传输,共享工程有三种传输方式,即卫星,宽带网和光盘,方便群众使用;其四是资源内容,一是优,严格挑选的优秀文化;二是多,文化系统和相关部门都来建设资源,是由政府推动,文化主管部门主导建设的文化创新工程。